分享個有趣的現象。
今年到現在六個月多一點,已經收到超過十家新創的網路購物平台來信,希望與我們合作。這其中除了台灣的平台,還有來自香港的、中國、韓國、英國的團隊,有概念非常創新的,有親自登門造訪示範其介面的,也有一些還在籌劃中的,或是那種光看提案就傻了的。
平均每月兩個的頻率,原來這麼多人正前仆後繼投入電子商務!
但真的不好做吧,檯面上做起來的有幾個,做起來的又是熬了多久燒了多少錢?
不過說起來品牌也是吧。
除了做平台、做品牌,曾經我有朋友嘗試做過第三方支付(但因為法規,沒有做起來,事隔多年看到現在檯面上各種支付競爭激烈,不知道他心中會不會酸酸的),還有好多年輕朋友目標是開店。
昨天參加了小器舉辦,日本 CLASKA 旗下選貨店 Do 總監大熊先生的座談,除了大熊先生說到他們到第五年才打平開始賺錢,台灣有近十間店舖的小器江明玉總監也說,他們仍離打平有好一段距離。「你們看起來很賺錢吧?」我想這是很多做品牌、開店的朋友常苦笑的問題。
雖然我還是認為「想要做很帥的事情」這個初心絕對要得。
這幾年默默地成了很多二十出頭朋友的諮詢對象,但只要聽到要創業,我一定阻止。當然要阻止,還要好好拷問他至今考慮了哪些,然後好好挑戰他的點子。不是我已變成那種討人厭的大人,而是如果會被三言兩語勸退,那本來不該輕易踏出這步。
要做帥的事情,絕對不是簡單的,不是你說你吃得了苦就能成,或許你會走得灰頭土臉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做還比較帥。你會知道你沒考慮到的事情永遠比設想得多,你的準備沒有充足的一天,你的美感你的品味當要拿來販售時,才發現你還好淺,還會發現你想得到的賣點,都做不到位。
雖然我還是認為「想要做很帥的事情」這個初心絕對要得,但為什麼這麼難?可以說,眼前的大環境是絕對地不友善。帥的事情不是一個人、一個團隊可以成的,是整個產業從供給到生產到行銷到銷售到消費市場這各個環節完美組成的,而現在台灣的狀況,整條鏈的各個環節都有太多會卡住的鏽蝕。為了生存,你或許得將就,你或許也得投機,你或許賺到了生存下去的錢,但也成了這條鏈的一塊鏽蝕。
你漸漸會發現,吃不飽的時候,是帥不起來的。
但你我也都知道,如果越來越多人用更高的標準做每一件事,故事就會不一樣了。但在這之前,我實在捨不得看到更多滿腔熱血而 sense 尚未到位的人跳進去自燃。
最後,一個建議:
想創(帥的)業,再給自己兩年,兩年好好深化自己的品味。兩年後回過頭你會發現當初自己還這麼鳥居然急著想跳進去,你就會學到謙卑,你就會知道品味沒有足夠的一天,你便會不斷充實自己,即使在創業路上滿身傷,仍不會埋怨市場,你會知道是自己還不夠。
還有,那個,想創(賺錢)業的,來告訴我為什麼你覺得這樣可以賺錢,說服我,我投資你。